余华在《活着》里写过这样一段话:“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,苦难
余华在《活着》里写过这样一段话:“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赞美的,苦难就是苦难,苦难不会带来成功,苦难不值得追求,磨炼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。”
在我们短暂的人生中,要懂得正视苦难,不必赞美,只需坦然面对就好。
在生命的长河里,苦难如影随形,我们的生活中常常充斥着对苦难不切实际的美化,仿佛苦难是成功的必然前奏,在苦难中挣扎的人自带一种壮烈色彩。
但是深入探究苦难的实质,便会发觉它是残酷的,绝非美好的恩赐。
苦难是对生命的重击,是希望的黑洞。战争中的难民,饱受战火洗礼,背井离乡,生命在硝烟中飘摇,家庭支离破碎,这苦难哪有值得赞美的地方?
贫困者在饥饿与寒冷中挣扎,为生存奔波,身体被折磨,精神受压抑,此时的苦难纯粹是痛苦的根源。
苦难本身并不具备导向成功的属性,成功往往是人们在苦难中激发自身智慧、勇气和毅力后的结果,而非苦难本身之功。
正如罗曼·罗兰所说:“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,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。”这也暗示着我们要认清苦难的真相,而非盲目赞美。
就如奥斯特洛夫斯基,经历了巨大的苦难,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,身体残疾,之后又饱受疾病的折磨。
但他并未认为这些苦难值得称赞。在这样艰难的境遇下,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身体的病痛和精神的压力,创作了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》这部伟大的作品。
书中主人公保尔·柯察金的形象激励了无数人,但我们要明白,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成功并非因为苦难本身,而是他在苦难无法避免时,以钢铁般的意志与之抗争的结果。
我们不应主动追求苦难,因为它违背人性的本质。病痛的折磨、事业的挫折和感情的创伤,谁会欣然向往呢?
可生活的变幻莫测又让苦难偶尔横亘在我们的道路上。
如同冬日的严寒必然来临,我们无法回避。于是,我们磨炼意志只是在苦难面前的自救本能,而非对苦难的推崇。
社会上存在一些美化苦难的情况,这是不负责任的。
那些在底层为生计苦苦挣扎的人,那些被绝症折磨的患者,他们不需要对苦难的美化,而是需要实际的帮助和理解。
我们应当以务实的态度对待苦难,减轻他人的痛苦,而不是站在高处美化苦难。
当我们正视苦难,不盲目美化它时,我们就能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对待苦难。
苦难来临,我们既不会被压垮,也不会陷入对苦难的错误崇尚。
我们清楚,苦难是生命中的一道障碍,要凭借自身力量和外界支持去跨越。
我们尊重那些从苦难中奋起的人,但他们的荣耀在于克服苦难的品质,而不是苦难本身。
所以,苦难如同黑夜的暴风雨,我们虽不能改变它的存在,但能坚定地在风暴中寻找光明的方向。